close

 

最近公司招募新人,在面試過程中,常會聽到面試者說在職場上是個願意學習的人或是希望有機會可以多多學習。說到"學習"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體系非常注重的一個目標,當然學生在求學過程必須要有好的學習態度,有了好的學習能力就會有好的成績,成績就是評量學生的重要指標,但是畢了業進入社會工作很多人好像一直把"學習"當成唯一評量自我能力指標,彷彿學會了一些知識或專業就是績效良好的表現,而忘記進入企業工作時,企業要的是貢獻而非學習能力。

我常對許多新進入社會的新鮮人傳達一個重要觀念:"學校考的是會不會,企業要的是用不用的出來",學校體系運作的目的就是教學,所以會用各種不同方法或課程教學生,以達到學習效果,而評量成果就是考試成績,會就是100分,但是企業運作目的是要營利,能不能賺錢就端看員工是否能有效將本身的專業知識有效執行在企業所賦予的職責,這是我所謂的"用不用的出來"。學習在企業理是一個態度指標,並非績效指標,看的是能不能找方法去解決工作職責內的問題,甚至是職責外的問題。

我常想,為何教育體系只教出會學習但不會把重點擺在如何做出對企業有貢獻的員工,畢竟企業付薪水找人進來幫企業解決問題,而非找人進來學習,現在很多職場工作者常把學習當做是公司應該要對員工做的事,很少人會想自己去學習後再用在工作上。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中,常常是公司一個工作任務交付後,自己必須去想辦法完成,自我能力不足時就要去找書找資料或上課學習,這過程很是辛苦,但當自己解決後常常有種心滿意足的感覺,甚至會想要把自己所會的東西轉成一個解決方法或是制度讓他人可以直接應用,使企業經營更有效率。

然而現在有些人把工作表現的績效放在學習能力指標上,如果企業內沒有可學習機會就想要離職,而忽略企業要的是員工的"貢獻"而非"學習",企業要的不只是會學習的員工,而是學習後能有貢獻的員工,有貢獻才有績效,很多人說"願意學習"其實等同說"我不會"的意思,與其說"願意學習",倒不如說"整合能力"強的人,"整合"一詞帶有將學習的知識內化後再使原有的流程更加有效且有效率的執行,如此對企業的貢獻才有績效可言,但有學習能力的人不代表是有整合能力的人,"學之後能用"才是企業的人才,當學生自學校畢業後,純學習的心態也應該要畢業了,進入企業應該要學著如何用出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r思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